发布日期:2015-08-23 23:14:30 作者: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424次
开篇词:
2013年2月上旬,当我正在审议“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初稿时,读到冯盛才发表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揭示经络实质》(中国中医药报2013.1.31),作者开篇讲:“针灸申遗成功后,有学者提问,针灸理论基础经络学说的经络到底是什么?笔者通过以纤维状蛋白为标本的一系列实验及理论研究,认为:经络的实质就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这篇文章与张维波的《经络是水通道》一样,建立在现代人体生理学研究基础之上,揭示了针刺时人体能量传递的某些原理。假如将文题改作:“针刺能量传递系统纤维状蛋白分子对针刺疗效的探讨”,将有助于当今针刺基础理论的深化。但是该文错位的要点在于仍然认定“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论证之;同意有“古典经络”之说;不知道《内经》中“经络词组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省称。”
近日想起上世纪由“经脉”演绎作“经络”过程。上世纪中叶,欧亚多个国家学者对“经络”开展探讨,日、长滨善夫出版《经络之研究》。此时不论中、外学者,对于《内经》中的“经络词组”都未能从原文本意进行研究。我国学者承淡安于1955年翻译《经络的研究》,在“译者的话”中写下“经脉亦称经络,我国经络学说在最古的《内经》中已有详细记载,十二经络不但把人体的各个脏器相连,……。所以十二经络学说,也是古代医学中生理、病理的基础,……”。毫无疑问,承先生同意了长滨善夫用“经络”一词替代十二经脉理论了。将《灵枢·经脉》十二经脉理论认定作“十二经络”了。承淡安没有想到他的解释会被随后出版的《中医学概论》重申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水,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经脉,……。构成了经络学说的正统认识,……”。此观念被中医药规范化教材采用。由此,两汉以前的经脉医学在强大的“约定成俗”势态下演绎作“经络学说”了,并将针刺疗效与飞来的“经络概念”结合,进一步认定作“现象是本质的显现”,进一步从哲理上强化了“经络的客观存在”。成为开展各类经络实体研究的理论基础。当今“经络概念”中夹杂的尘埃何等之深!我国经脉医学的命运啊!
本篇中心在于为原始中医学理论拂尘,如当今“象思维”中夹杂尘埃,医学起源时限中夹杂的尘埃,返观内视中夹杂的历史尘埃,都应一一拂去。由于我个人的原因可能说理有误,拜请学界指正!
2013.3.8 于秋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