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 首 页 新闻中心 十堰要闻 县市区新闻 乡镇新闻集锦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 汽车·汽配 社会新闻 法制新闻 媒体看十堰 民俗文化 招商引资 武当道茶 人物风采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武当武术 史话武术 武术名人 武术图片 鄂西北民歌 民间戏曲 民间谚语 民间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汉水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诗经研究动态 诗经与汉水文化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史学与诗经 宗教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农学与诗经 诗经研究动态 人物风采 诗经新闻
《五十二病方》注补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秋实书屋 > 《五十二病方》注补译 > 正文

(癃)

发布日期:2014-05-22 21:55:29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502次

()

    [题解]原缺,依目录朴。“”秦汉常用病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143页,“及占不审”,注云:“占,申报,()即罢癃,意为废疾”。《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题》208页:“罢守官府,亡而得、得比公不得”?《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286页,“老弱病,衣食饥寒……”。《武威汉代医简》第九简:“治诸,石出石,血出血,膏出膏,泔出泔(尿液如米汁一般),此五皆……。”《说文·广部》“窟,罢病也。从病,隆声;,籀文癃省”。《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灵枢·五味论》:“膀胱之胞薄以懦……,水道不行,故癃”。上述秦汉原文将()的本意讲清楚了。《武威医简》五癃虽与后世五癃有别,但《武威医简》记载最为典型。在《五十二病方》中,下收27个治方,另有“溺口者”,“膏溺”各一方。又在《()》第三治方用“”开篇,《马王堆医书考注》指出:“此处当指因患疝而行走不能”。回审27方中有数方记载了临床症状:血、石、膏均有记载。第七治方“口口及不出者方。”(biě),释彆(参《汉语大字典》27012705)。《马王堆医书考注》指出“长秒人在溺胀时称憋溺,或‘憋了一脬溺’。”第八治方:“,痛於脬及衷……”第十四方,,溺不利,脬盈。随后记载了“血”、“石”、“膏”、“女子”。此膏大约与后文“膏溺”有别。上述史料还证明:早在秦汉时期秦楚等广袤地区的病症的分类命名已趋于一致。

    ▲第一治方

    [原文]口口口口口口乾葱1150盐隋2炙尻1513

    [注补]

    (1)乾葱;本治方中的药物之一。

    (2)“盐隋炙尻”:为一个完整句。隋:《五十二病方》释脽(shuǐ)无解,各家从之,且对“脽”强释。欠妥。笔者认为:脽,臀也,将隋释脽,指臀,与尻重复,古医家知此,不可能在四字中重复,且语义不通。笔者依《》的第十七治方“令病者背火炙之”分析,认定本方为火炙疗法。因此“盐”之前的缺字中定有火源。“盐隋”应释为“盐堕”,《玉盐》“隋(duò)堕落也,”《史记·天官书》:“廷蕃西有隋星”。“隋星,即堕落之星。”盐隋()指将盐撇下去。这里的问题是将盐撒下去为何能“炙尻”?所以笔者疑前文之缺字因中,必有火源存在。当将盐逐步撒于火中时,火中不断产生爆炸声,并产生橘黄色的火焰,这是“炙尻”的物质基础.参29注。

    (3)尻:《说文·肉部》“脽,尻(tún)”。《广雅》。尻、臀也”。

    [今译]患尿闭不通者,……取干葱……(准备一堆明火)将盐不断撒落于火焰上使不断产生爆炸声并产生橘黄色的火焰,叫病人背靠近火焰,烤炙骶尾部。

    按:在上述条件下,烤炙臀部,一则热灼骶脊两侧皮肤,促进脊内泌尿中枢兴奋;二则盐在火焰中不断产生爆裂声,分散病人大脑对泌尿中枢的控制力,故对促进排有利。

  ▲第二治方

  [原文]1,以封隋()2及少腹152

  [注补]

  (1)华:古药名,不详。依后文分析,应为外封涂药。

  (2)隋:此处释脽,指臀部,与少腹一致,可取。《马王堆古医书考释》446页指出:“脽(shuǐ)原作隋,为同源字”。意指隋为脽之假借。有理。

    [今译]患尿闭不通时,用逸华封涂于臀部和下腹部……。

    ▲第三治方

    [原文]冶筴蓂1少半升,陈葵种一2153

    [注补]

    (1)筴蓂:古药名,《汉语大字典》五卷2972页:筴引《集韵·麦韵》:“策《说文》马箠也。一曰谋也,一曰蓍也,一曰小箕曰筴,或作筴”。策古通。《老子·二十七章》:“善数,不用筹策。”《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作。善数者不以俦()()”。因此,筴通策通。筴蓂,即蓂。《尔雅·释草》载“菥蓂”。《神农本草经·上品》“析蓂子”。

    (2)前文“筴蓂少半升”,此处缺字补“升”,即“陈葵种一升。”

    [今译]患尿闭时,可取析蓂子少半升,陈葵种一升……

    ▲第四治方

    [原文]湮汲水三斗1以龙()2一束3)并者()154

    [注补]

(1)湮汲:参52行注。

    (2)():《神农本草经·上品》石龙,一名龙须,主小便不利、淋闭。

    (3)束:古计量单位之一,用于物品不同,计量数字不一。《诗·鲁颂·泮水》:“束矢其搜,”古五十支箭为一束(见祝敏彻《诗经译注》787)。《诗·国风·王·扬之水》:“不流束薪。”束指一捆。《仪礼·聘礼》:“束束奠于几下。”郑玄注:“凡物十日束。”

    [今译]患排尿困难时,用湮汲水三斗,煮龙须革一捆(饮之)

    ▲第五治方

    [原文]()左足中指1551

    [注补]

    (1)此方为古灸疗法,自古足中趾无穴。《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明之经……刺足中指爪甲上”,亦未讲穴名。

    [今译]患排尿困难时,可灸疗左脚的中指()

    ▲第六治方

    [原文]口口三湮汲,取桮()水歕()鼓三,曰1:“上有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锐某口口口156口口饮之而复()其桮()1572。”

    [注补]

    (1)喷水,祝曰,本方为祝由。喷鼓三、即喷水击鼓反复三次。

    (2)在祝由前提下,又饮某药。“复其杯”将水杯反扣着。

    [今译]()

    ▲第七治方

    [原文]不出者方1:以醇酒入口,煮胶2,广口口口口口口口,燔段()3口口口口158。火而焠酒中,沸尽而去之,以酒饮病者4,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饮之,令口口口159,起自次()()。不已,有()5,如此数。令160

  [注补]

  (1)缺字补“溺闭”,(biě)参题解。本方即治疗尿闭不出方。

  (2)煮胶:参133行注。

  (3)燔:烧也;段():熟也。燔煅:强调对某物的燃烧为炭灰。

  (4)本段三句,说明制药酒过程。先备一杯酒,将燔煅的某物焠酒中,当酒大沸的时候,将火源拿出来,叫病人将酒喝下去。

  (5)缺字补“之”,即“又复之”。如不好时,用上述方法重复治疗。

    [今译]尿憋闭不出来的治方(后文因缺字太多,难以全译)

    ▲第八治方

    [原文],痛于脬1及衷2,痛甚,弱()3痛益甚,口口口口治之,黑叔()三升,以美醯三1614,疾炊、(),止火。()下,复炊。参()()5。浚取汁,牡厉()一,毒堇冶三6。凡二物1627取三指最()到节一。醯寒温适8,入中9。饮先食后食次(),壹饮病愈,日一饮163,三日病已。病已,类石如泔从前出10。毋禁,毋时。冶厉()11;毒堇不暴()。以夏日至到16412毒堇,阴乾13取叶、实并冶,裹以韦臧()14,用,取之。岁更取毒15,毒堇口口口165堇叶异小,赤茎,叶从()16叶,实味苦,前日至可六七日,()17166,泽旁18。令167

    [注补]

    (1)(pāo):《说文》“脬,膀胱也”。

    (2)(zhōng):正中。《广韵·东韵》“衷,正也。”“痛于脬及衷”,即下腹正中痛。

    (3)溺后缺一字,补“时”排尿时痛的更重。

    (4)美醯即好醋,参60行注。三后缺一字,根据黑菽三升。此处应补“斗”,后文方可“取汁”。

    (5)参:《周礼·考工记》中“参分其长”,“参分其长”等参均释为三。“沸,止火”。煮开了停火,“参沸止”即煮沸三次后停止。

    (6)冶三:计量。其参数是牡蛎取一份,毒堇取三分。

    (7)此处缺二字,后文讲“冶蛎”,凡二物皆冶为末,故补“合挠”即搅匀,方可取末“三指撮到节一”。

    (8)“醯”:指煮黑菽所取的汁,寒温适即冷热适度。

    (9)缺字补“杯”,放入中杯服下。

    (10)“病已”:指疼痛减轻。“泔”《说文》“泔,周谓潘其泔”《说文》:“潘,淅米汁也”,故泔指淘米水,“类石如泔从前出。”此应理解为在治疗过程中在排尿时有细沙粒状物或淘米水一样的物质排出。

    (11)冶蛎:以下讲制药要求。特别强调对毒堇的要求。

(12)“夏日至到时取”:缺二字,《马王堆医书考注》主张补“时取”可从。“夏日至”即夏至、冬至均称“日至”、“夏日至”实指太阳至北回归线向南行之日,夏至在公历6621左右。“夏日至到时取”讲明了毒堇的采药时间,后文讲:“前日至可六七日”。:《字彙·禾部》:“”,分别也,各异也。”指堇实熟了可采摘(分别)了。即日至前六七日堇实熟了可采摘了。

    (13)“毒堇”:在《五十二病方》中堇用四起,90行堇用一份;329行,夏日取堇叶;402行载堇葵。本文讲毒堇。并对毒堇作了专门介绍:“堇叶异小赤茎,叶从()(叶脉纵横网络)茎叶、实味苦,前日至可六七日,毒堇喜棲泽旁。”此段将毒堇的生活习性、采摘时间讲清楚了(堇可参90行注)

    (14)韦藏:《周礼·考工记》:“攻皮之工,函、鲍、、韦、裘。”韦即革制后的熟皮,“韦藏”即用熟皮包好,放在阴凉处备用。

    (15)“岁更取毒堇”,即原做的药保存超过一年,“更”重新采毒堇再制药备用。

    (16)(zuì):《说文》:“,维绸中绳”“叶纵者,”即讲毒堇的叶脉排列特点。

    (17)(xiù):《诗·豳风·七月》:“四月秀葽。”毛传曰:“不荣而实曰秀。”即夏至前六七日实熟而叶萎。

    (18)“泽旁”:方位名词。“泽旁”前缺四字,当讲某某药物生“泽旁”。本段专讲毒堇。故补:。毒堇喜栖”文意通达。

    [今译]小便不通,膀胱区和腹下正中疼痛,严重时,解小便时痛的更厉害。其治疗方法是:一、取黑大豆三升放入好醋三斗中煮,要用大火煮沸后停火,等沸腾停下来时再加火煮沸,要让药汁沸腾三次停火。等凉一点了将汁取出备用。二、取牡蛎一份,毒堇三份,以上二味药都要粉碎成束搅匀,取三指撮到第一指节处放至备用的温度适宜中杯药醋中喝下去,饭前饭后喝都可以,喝了以后就不痛了,要喝三天,每天一次,在服药的过程中,有细沙粒或者像淘米水一样的东西从屎中排出,服药时没有禁忌,也无时间限制。

该药的制法是:夏至前六七日,当毒堇的子实熟了的时候,取叶实放于阴凉处阴干不要曝晒,一并粉碎成末,加人牡蛎末搅匀,用熟皮包好放于阴凉处备用。如药末超过一年,要重新采毒堇依上法配制。毒堇的叶子细小,其茎是赤红色的,叶脉纵横排列成网络状,它的茎、叶、实味苦。毒堇喜栖息于沼泽旁。

    ▲第九治方

    [原文]以水一斗煮葵种1一斗2()浚取其汁,以其汁煮胶一梃半3,为汁一参4168

    [注补]

    (1)葵种:第八治方讲了堇实,402行又讲堇葵,祝敏彻等在《诗经译注》580页注云:“堇,(jīn)堇菜,也叫堇葵。”因此“堇种”疑为“堇实”。即堇葵实,与第八治方意义类同。

    (2)“一斗”疑为一升。否则。一斗水煮葵种一斗,无法取汁。

    (3)胶:参133行注。

    (4)“为汁一参”参即三分之一。此句讲服用量,即将上述药汁分三次服完。

    [今译]小便不通的病人,取葵种一升,加水一斗煮,当药汁煮好后,用布包药,将药汁全部取出来,用葵种的药汁煮胶一梃半,分三次服之。

    ▲第十治方

    [原文]1戎盐若美盐2,盈隋()3,有()以塗()()口下及其上,而暴()169

    [注补]

    (1)赣:赐给。《说文·贝部》:“赣,赐也”。《五十二病方》疑为,释作小杯。可参。

(2)戎盐:《神农本草经》:“戎盐……生池泽”。《名医别录》“戎盐一名胡盐,(胡:吉指西北少数民族。《汉书·匈奴传》“北有强胡”)指出:‘生……西羌北地酒泉……,。”其实此地古称西戎。《三国志·诸葛亮传》:“西和诸戎”。西戎舍今青海等,青海境内较大的盐湖三十个之多,故《本草》讲:“生池泽”。“若美盐”美:精美《管子·小匡》“美金以铸戈、剑……”。美盐及精盐。

    (3)“盈隋”难释,叉后文“涂隋”,为施治方法,只有“曝”好似指在背部或臀部涂物后曝于日光之下。存疑待考。如参151行,“盈隋”指将盐涂于臀部,隋释脽。

    [今译](待译)

    ▲第十一治方

    [原文]()葵而饮其汁1:冬2,沃以口口170

    [注补]

    (1)烹葵:《五十二病方》402行讲堇葵,165行讲堇之叶、实,168行载葵种,此文之葵,疑为堇之草茎。与第八九治方类似。

    (2)本:根称本,本前缺二字,参63行“冬日煮其本”补“烹其”本,指葵根。

    [今译]尿闭患者,可取葵若干,放在锅中烹煮后,将药汁喝下去,冬天可以挖葵根替代……。

    ▲第十二病方

    [原文]()葵,热欼()其汁1,即2,以多为故,而尻厥1713

    [注补]

    (1)():“歠,饮也。”

    (2)隸:《说文》:“隸,附箸也。”指将某物附着于某物之上。此处可转释贴敷。前缺二字,参87行:“饮其汁以滓封痏”句式,又参后文之尻,试补“滓脽”,即将葵滓趁热贴敷在臀部,贴敷的量“以多为故”。

    (3)厥:《五十二病方》引《说文》释“,臀骨也”。各家从之。尻均指臀部,上文缺二字,应指施治方法,即将药津贴敷于臀部后再用某法施治。参346行。“擣蜣螂,饍以醯,封而炙之”补“炙之”尻

    [今译]尿闭疼痛者,取葵若干,烹煮后趁热饮其药汁,立即将热葵滓贴敷在臀部,贴敷的药越多越好,贴敷上药滓后在火堆旁进行烤炙。

    ▲第十三治方

    [原文]以酒一咅(),渍襦颈1及头垢中2,令沸而饮之172

    [注补]

    (1)襦颈:《说文》:“襦,短衣也”。颈;衣服在颈部的部份即衣领。襦颈即短衣的领。

    (2)头垢:《名医别录》:“头垢,主治淋闭不通”。《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头垢,即人头发中的泥垢。”

    [今译]患淋闭不通者,用酒一杯,将短衣领浸于酒中,取头垢若干放入煮沸,拧干净衣领汁,喝下去。

    ▲第十四治方

    [原文],弱()不利,脬盈1者方:取枣种()屑二升2,葵种一升,合挠,三分之,以水一斗煮一173分,孰(),去滓3,有()煮一分,如此以尽三分。浚取其汁,以()4,令()5,寒温适,174饮之6。药尽更为7,病已而止。令175

    [注补]

    (1)脬盈:即膀胱充盈。参167行注。

(2)“枣种麤()屑”:此为一完整的句子,枣种:即枣树之枣,药用大枣。麤:《玉篇》:“麤,不精也”。《广雅》;“麤,大也。”屑;《玉篇》:“屑,碎也”。即将大枣适当切碎或指枣皮。

    (3)将大枣或枣皮二升,葵种一升混匀分作三份,用一斗半水煮熟一份,将药滓取出,再加入一份药煮之。

    (4)《说文》:“,蠭()甘饴也”即蜂蜜。

    (5):即,副词,表示数量和程度,此处转释适量;甘即甜《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甘”,放蜂蜜达到适度甜就可以了。

    (6)缺一字,参172行补“而”即“寒温适而饮之”。

    (7)“药尽更为”:即药喝完了再做,病好了就停止。

    [今译]患尿闭不利膀胱充盈者方:取大枣或枣皮二升适当切细,葵种一升,搅匀,分作三等份;用水一斗半煮一份,煮熟后去滓,用原汁再加一份煮之,用这方法将三份药煮完,取汁,加入蜂蜜达到适当甜味,待寒温适可以的时候喝下去。药喝完了再傲,病好了就停止。就这么办。

    ▲第十五治方

    [原文],取景天长尺,大围束一1[]分以为三,以淳酒半斗,三()煮之2,孰(),浚取其汁,欼()1763之。不已,复之,不过三饮而已。先莫()毋食4,旦饮药。令177

    [注补]

    (1)“长尺”:是梃的要求。《太平广记》234卷“……梃长一尺。围:量词,可大或小。束量词,古指箭12支或50支为一束,或十曰束。”(154行注),“大围束”,柬受了围的限制,此处指拇指与中指对围,即尽力抓多一点。在“分以为三”前疑脱“冶”。

    (2):原残,《五十二病方》依189273417426等补,各家从之。但都未能澄清“”何以释沸。笔者从字形分析:,可能是汋的抄误,也许因帛书字迹不清而误释。汋(zhu6)水涌出,《庄子·田子方》:“夫水之于汋也。”王先谦集解:“汋乃水之自然涌出。”汋瀹(y)同音。《集韻·药韻》:“《说文》:‘内肉及菜汤中薄出之’。通瀹汋”。段玉裁解注:“内()肉及菜于汤中而迫出之”。因此:三汋即三沸,与410行“三沸止”同意。

    (3)(chuò):饮《楚辞·渔文》“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酾。”朱熹注:“歠,饮也。”《玉篇》“歠,大饮也。”《广韻》“欱、大歠也。”

    (4)“先莫()无食,”先一天晚上不吃饭。

    [今译]患尿闭者,取一尺长的景天一大把,粉碎后分成三等份,取一份放于好酒半斗中煮沸三次,煮熟了将药汁取出大口喝下去,不好可继续服药,用药不要超过三天就好了,服药期间先一天晚上不要吃饭,第二天早上空腹时服药。就这么办。

    ▲第十六治方

    [原文],坎方尺有半,深至肘1,即烧陈槀其中2,令其灰不盈半尺3,薄洒之以美酒,178茜英一4,枣十四,()之朱()()5,椒(加水)合而一区6,燔之坎中7,以隧下8。已,沃1799

    [注补]

    (1)坎:指土坑,即挖一个一尺半见方的土坑,土坑深达到肘关节。本方与牝痔第一、三治方及朐痒方的熏疗方法一致。

    (2)槀:《说文》:“槀,稈也”,陈槀,即陈年的干禾草,此其一。其二,指香草,汉代常用,《萄子·大略》:。蘭茞槀本”。王逸《九思·悯上》;“槀,本兮萎落”。《广韻·晧韻》:“槀,槀本,药”。

    (3)“灰不盈半尺一:不,语助词,参“人病马不间”题解,本句灰烬要满半尺厚。

(4)茜莢前缺一字,补“取”。《五十二病方》释茜为,即糟字,荚当即皂荚,各家从之。

    (5):《五十二病方》释(yì)《玉篇》“,同。”《礼记·内则》“三牲用”。郑玄注:“,煎茱萸也”,与本文同。

    (6)区:量词《集韻·候韻》“区,量词,四豆为区”。《马王堆古医书考释》释作小盆,区作名词。“合而一区”:将上述诸药合挠取一个小盆的药量,加水放入坑内的灰烬上煎熬。参注9“沃”条。

    (7)燔:段玉裁注:“燔与火相著。”“燔之坎中”即将药物撒在灰烬上。使之慢慢燔烧。

    (8)“以隧下”:下指臀部,《说文》:“下,底也,反上为下”。段注:“广部曰,底,山尻也”。段注:“尻,今俗云,‘溝子是也”’。隧通墜,《尔雅》:“隧,落”。《论语·子张》:“文武之道,未隧于地”。《淮南子·说山》:“万人之蹪,愈于一人之隧”。高诱注:“隧,陷也”。“以隧下”。即将臀部蹲下去,蹲在土坎上,正如《考释》指出:“以隧下”“指点燃的烟气熏烤病人的会阴部”。

    (9)“沃”:浇淋,《论衡·偶会》:“使火燃以水沃之”。在《五十二病方》中,沃字常用,意指用药液反复冲洗。本文中如注6,区注为量词,下燔指直接将药物燃烧取烟,用烟熏。又方中无水,其沃无源,如将6,区释名词,指用小盆药品加水放在坑内正在燃烧的灰烬上煎熬,用蒸气熏蒸,待药汁凉一点了再沃,才有顺理成章之感,但又未见区(盆内)加水,因此在“合而一区”前后,必有加水过程,存在脱文。

    [今译]患痒病的病人,挖一个一尺半见方的地坑,坑深至肘部,挖好坑将放多年的干禾苴放在坑内燃烧,使燃烧的灰烬达到半尺厚,用好酒洒一些在燃烧的灰烬上,取皂荚一份,大枣十四枚,加煎茱萸、椒若干,合匀后放在小盆内加水将小盆放在坑内燃烧的火烬上使煎熬,当熬好后,使臀部蹲地坑上让药物蒸气熏蒸臀部,尿就可排出来了,待药汁凉一点了,再用药汁浇洗下腹部。

    ▲第十七治方

    [原文],潘陈若陈薪1令病者北()2火炙之,两人()为靡()4其尻5180

    [注补]

    (1)(chú):干饲草,陈薪:干柴。

    (2)北:背也。《说文》:“北,从二人,相背。”

    (3)两人:疑为“两手”。

    (4)靡:疑为摩,即按摩。“两人()为靡()其尻。”指在背向着火焰进行烤炙的同时,用双手按摩骶脊两侧。

    (5)尻《说文》:“尻,()也”。《东方朔传》:“结股脚,连脽尻”。颜师古注:“脽,臀也。”

    [今译]患了小便不通的病人,可取干饲草一堆,或者干柴火一堆点燃,让病人背向着火源进行烤炙,在烤炙的同时用双手不断按摩骶脊两侧,小便就通利了。

    ▲第十八治方

    [原文]以水一斗煮胶1一参,2米一升,孰()而啜3之,夕毋食181

    [注补]

    (1)胶:阿胶或鹿皮胶,参168行注。

    (2)参:《周礼·考工记》“参分其长”等,参均指三分之一。依下文“米一升”本处应释为“三三分之一升”。

    (3)啜:吃比较稀一点的食物。《说文》:“啜,尝也”。《史记·张仪列传》“即酒酣乐,进热啜。”

    [今译]患尿闭不利的病人,取水一斗煮胶三分之一升,米一升,趁热慢慢吃下去,晚上不要吃饭。

    ▲第十九治方

[原文]取蠃牛二七1,薤2()3,并以酒煮而饮之182

    [注补]

    (1)(lǒu):《说文》:“蜗,蜗蠃也”,即蜗牛,二七:参111行“女子二七”即14岁。蠃牛二七,即蜗牛十四枚。

    (2)(xie):蕌头。参43行注。

    (3):《五十二病方》释(jiāo)。《说文》:“,小束也。”参154行束注。“薤一束”,即取薤苗一小把。

    [今译]尿闭不利患者,可取蜗牛十四枚捣碎,薤苗一小把,将二物放进酒中煮熟后饮其汁就可以了。

    ▲第二十治方

    [原文]以己巳晨1()2东乡()3()之,不已,复之183

    [注补]

    (1)己巳:即选己巳日的早晨进行祝由术。

    (2);《五十二病方》释寝,裘锡圭释()

    (3)乡:释向,参66行注。

    [今译]尿闭者,在己巳日的早晨起床后,面向着东方啼叫后解小便,解不出来重复一遍。

    ▲第二十一治方

    [原文]1,煮荆2,三温3之而饮之184

    [注补]

    (1):五之一,即尿中带血。

    (2)荆:435行用荆薪。《名医别录》:“载蔓荆实,牡荆实、荆茎”。《名医别录》:“荆叶……主……血淋……”与本方用药目的一致。

    (3)温:强调用小火煮。《玉篇·水部》:“温,渐热也”,“三温,”即用小火煮沸三次。

    [今译]尿中带血的病人,可取牡荆的叶子煮水,用小火慢慢煎沸,凉后再如上法,共三次,煮好后饮之。

    ▲第二十二治方

    [原文]1,三温煮石韦23酒而饮之185

    [注补]

    (1):五之一,指尿中含泥沙状物或排小石块。

    (2)石韦:《神农本草经》中品,石韦主“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3)若:连词,此处同与、和。《墨子·号令》“悉举民室材术,瓦若蔺(1ìn)石数”。“石韦若酒”即用酒煮石韦。

    [今译]尿中带泥沙状物或排小石块的患煮,取石韦若干,放入酒中用小火慢慢煮沸后凉了再依上法共煮三次,等温度适宜时喝下去。

    ▲第二十三治方

    [原文]1,澡石2大若34,已食饮之,不已,复之186

    [注补]

    (1):五之一,指尿中带乳白色物或脓液之类。

    (2)澡石:《马王堆医书考注》引尚氏志钧解澡石为滑石。《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参22行消石解澡石为芒硝或朴硝。孙启明氏撰“《五十二病方》澡石考”发表于《中华医史杂志》1987(3)130,释澡石为藻玉。各家智者见智,供读者参考。

    (3)若:如同,《尚书·盘庚上》:“若網在網,有条不紊。”

    (4):《玉篇》“鼓也”。与本文不符。《五十二病方》疑为核,各家从之。李即李核。

[今译]尿中带乳白色之类或伴尿痛者,取藻石大如李子的核,豁碎、冲水在饭后服下去,尿就清沏了。不好,再服一次。

  ▲第二十四治方

  [原文]女子1,取三岁陈藿2(加水)()而取其汁3而饮之1874

    [注补]

    (1)女子,即妇女患尿闭及淋弱不尽者。

    (2)藿:《楚词·刘向(九叹·愍命)》“耘藜藿与蘘荷”。王逸注:“藿,豆叶也。”《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三岁陈藿,陈放三年的豆叶。

    (3)要求“取其汁”蒸前必须浸泡,加水,因而有脱文。

    (4)缺一字,参174行“寒温适饮之。”补“温”。

    [今译]妇女患尿闭,淋溺不尽者,取陈放三年的豆叶加水浸泡,蒸后取其汁,待汤凉一点了喝下去。

    ▲第二十五治方

    [原文]女子,煮隐夫木1,饮之,居一日2()阳口3羹之188

    [注补]

    (1)隐夫木:《五十二病方》:“药名,不详”。孙启明撰:“《五十二病方》胶,隐夫术考”发表于《中华医史杂志》l988(3)封三。释“隐夫木”“为扶栘皮”。《马王堆古医书考释》疑隐为櫽,引《说文》;“櫽,栝也”。段注:“櫽与栝互训”等说:“隐与栝均为桧木(圆柏)”。但《说文》中櫽与隐有别:“,棼也”,《说文》:“棼,复屋栋”。段玉裁注:“棼,复屋之栋。”《广嘏·焮韻》:“,屋脊,又栋也。”宋·李诫《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二、栋》:“栋,其名有九,……三曰,四曰棼……”。又隐最易形误。因此隐疑也属一说,存疑待考。

(2)居:可二解。一蹲,《说文》:“居:蹲也”,指女子患尿闭饮药后作蹲式一日;二解安,《玉篇》“居,安也”,居一日,即安居一日。

    (3)():在《五十二病方》中均作粉碎,参8687行“阳口”,参90行“以堇一阳筑封之”,阳筑释为“捣烂”。与本方意有别。本方“奎阳口”当指药名,《马王堆医书考释》:“阳口,药名不详”。

    [今译]妇女患尿闭不通,可煮隐夫木若干,喝药汁,过一天后,将阳某捣烂,做成羔羹吃下去。

    ▲第二十六治方

    [原文]以醯、酉()三乃()1煮黍稷2而饮其汁,皆口口189

    [注补]

    (1)乃:《五十二病方》释:各家从之,误也。笔者释汋,释沸,参176行注。

    (2)黍稷:黍(shǔ)《说文》“黍属而黏者也。俗称黍(shǔ)子,色黄,性黏可酿酒;稷,属黍之一,《尔雅·释草》“粢,稷。”孙炎注:“稷,粟也”。即粟米、小米。稷卫指高粱,段玉裁注:“稷,北方谓之高粱。”

    [今译]患尿疼者,用醋酒加在一起煮黍子或小米,要求煮沸三次。凉一点儿喝下去。

    ▲第二十七治方

    [原文]以衣中衽()()1约左手大指一2,三日1903

    [注补]

    (1)(ten):《五十二病方》释纴,解为“机头织纴”各家从之。其实,衽,即。《集韻·沁韻》:“衽,衣衽也”,亦书作指衣襟或衣袖(参汉语大字典3078/五)。缁(zi):《五十二病方》释缋各家从之。其实:缁为古常用字,指黑色污物、污染,《论语·阳货》“不曰白手,湟而不缁”,《广雅·释器》:“缁,黑也”。衽缁指衣襟或者衣袖上的黑色污物。此解与“衣中衽缁”完全一致,不必转释“饪

缋”。第172行“渍襦颈()”与此用药思想一致。

    (2)在旧衣襟或衣袖上将最脏的地方剪一块下来,要求大如左手大拇指大。

    (3)前文未交待清楚剪下“表中衽缁”干什么用。本处“三日口”难解。依172行“渍颈()……沸而饮之”。本方用法可能与172行一致。如此,则缺字补“已”,尚有加水、煮均省,也可视为脱文。

    [今译]患尿闭淋溺者,在取旧衣服的衣襟或衣袖上脏的地方剪下一块,大如左手拇指大小,浸于水中煮之,饮其汁三天,病就好了。

上一篇:弱(溺)沦者
下一篇:诸口病
Copyright © 2013-2020 秦汉医学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路太和医院 联系人:严健民,刘伟 投稿邮箱:38702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