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 首 页 新闻中心 十堰要闻 县市区新闻 乡镇新闻集锦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 汽车·汽配 社会新闻 法制新闻 媒体看十堰 民俗文化 招商引资 武当道茶 人物风采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武当武术 史话武术 武术名人 武术图片 鄂西北民歌 民间戏曲 民间谚语 民间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汉水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诗经研究动态 诗经与汉水文化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史学与诗经 宗教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农学与诗经 诗经研究动态 人物风采 诗经新闻
中国人论脑及脑机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秋实书屋 > 中国人论脑及脑机能 > 正文

第三章 略述《灵枢》论脑

发布日期:2014-06-20 21:59:44 作者: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858次

    我国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灵枢经》在探讨人体枢机(机要)的过程中,记载了许多人体解剖学知识。其中对于脑之解剖、生理与病理的认识,也是值得关注的,现略述于后。

    一、胚胎时期的脑

    《灵枢·经脉》上讲:“人始生,生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这是指胚胎发育时期人脑的优先发育过程。前两句讲胚胎发生的条件,必须先在父母体内形成一种极其精微的物质,后一句的“精”是指胚胎开始生命活动。就是说,来自父母双方的极其精微的物质相互搏结和合产生新的生命,胚胎开始生命活动以后,脑髓就开始生长。现代胚胎学告诉我们,人体胚胎在发育中,头突的发育处于优先的地位,胚胎发育到两个月时,头颅长度仍占胚胎全长的一半。随后躯干的生长加快,头长与身长之比逐步发生变化。为何2000多年前的人们对于胚胎发育时期脑的发育认识得如此清晰呢?须知,古代医家们在接诊流产病人的过程中,是有机会观察到两个月左右的胚胎以及其他妊娠月份的胎儿的,这些临床经验的积累,是《经脉》篇的作者认为“精成而脑髓()生”的客观基础。1973年,长沙出土西汉早年古医书14种,其中《胎产术》专论受孕、养胎等内容。其中对胎儿发育分l0个月记述,“一月名曰流刑,二月始膏,三月始脂,四月乃始成血……”。其中“二月膏,三月脂”讲的就是以头端为主的发育过程。因为二三月的胎儿之头端颅骨没有骨化,只见一由膜包裹的球状物内的似脂非脂的处于发育早期的脑髓。这说明早在秦汉之际我国医家已经关注胎儿早期脑髓发育情况,已经认识到精成而脑髓()生了。

    二、脑的解剖部位及其与脑相连接的通道

    《灵枢·海论》上讲:“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中医的传统解释是:脑的重要俞穴上有百会,下有风府。这里我们不妨借用为脑输送气血的重要穴位来确立脑的解剖部位,已知百会“上在于其盖”,“风府在上椎《素问·骨空论》”(第一颈椎骨之上)。由此可见,《海论》篇的作者认为:颅顶骨以下、枕骨大孔以上颅腔内的软组织都属于脑。这一认识,与现代脑组织的解剖部位完全一致。

    脑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解剖联系怎样呢?《灵枢经》中着重讲了“眼系”与“项中”的联系。《灵枢·大惑论》在讲到服内的解剖结构时指出:“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这里明确指出:被筋膜包裹的视神经、血管等组织,从眼球后的视神经孔进入颅内,与脑组织相连,另有一支向后项中延伸而去。《灵枢·动输》上讲:“胃气上注于肺,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动输》的作者认为,脑组织的营养物质,是从眼系的血管输送进去的。《灵枢·寒热病》讲:“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意思是说通项入于脑的经脉。实际上与眼的经脉直接有关,属于眼系。这段原文与《大惑论》上讲的眼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颇为一致.假如大胆地表明这段原文的来由,那么笔者认为:写《寒热病》和《大惑论》的作者们在写这两篇文章以前,观察过人脑底部血管的分布。据现代解剖学记载:人脑底部的动、静脉在行进中,前后贯通。就颅底动脉讲,左右人脑前动脉,以横支相连,居于视交叉的前方,它们都有一支向后,与人脑中动脉相互吻合,组成人脑动脉环,再与基底动脉相吻合。从枕骨大孔看,基底动脉又是由左右椎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后,在脑桥下部吻合而成的。这就是写《寒热病》等篇的作者认为眼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的物质基础。他们认为眼系与后项之中的经脉都是相连的,后项之中的经脉是通过眼系入络于脑的,《素问·骨空论》对于颅内与颈部相联系的骨孔讲得全面一些,原文如下:“髓空在脑后三分(“三分”疑为倒错,根据下文应改为“分三”),在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齿基下,一在项后中复骨(环椎骨)下,一在前脊骨上空在风府上。”就是说颅底内外交通的骨孔可分成三组,一组是下颌骨关节内侧的卵圆孔;一组是环椎骨外侧的基乳孔;一组是正对着脊骨上面在风府穴下的枕骨大孔。《灵枢经》的作者们对于骨孔与脑的生理作用还进行了探讨。《灵枢·卫气失常》上讲:“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说明骨孔(包括其他骨的滋养孔)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向骨髓和脑髓输送养料,补益脑髓。那么,“补益脑髓”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灵枢·决气》上讲“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灵枢·五癃津液别》上讲:“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说叫补益脑髓的物质,是五谷入于胃后.所蒸化之津液和合为脂肪一样的物质后才供给脑组织的。这种说法,虽不确切,但它是2000多年前的人们用来解释人脑生理现象的医学理论.我们没有任何非难的理由。

    三、髓海有余、不足引起的疾病

    古代医家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许多征候群,推断与脑的功能状态有关,并在《灵枢经》的不同章节中记录下来。《灵枢·大惑论》讲:“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着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依其原意解释,就是说,病邪侵入到后项时,假如身体虚弱,病邪就会随“正属目本”之经脉侵犯眼系,并随眼系侵入脑实质内,病邪入脑后引起脑旋转,脑旋转时引起眼系的经气流动加快,眼系的经气流动加快时则目眩。人也就好像跟着旋转起来了。作者推导的是产生眩晕的原因,描写的病症相当于美尼尔氏综合征。《灵枢·海论》上讲:“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髓海不足引起的疾病在《灵枢经》的其他篇章中不乏记载。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讲:“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灵枢·口问》讲:“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可见髓海不足所引起的征候群与现代神经衰弱的症状相一致,不必赘述。关于“髓海有余”导致的“轻劲多力,自过其度”的论述,笔者认为,这是对病态的描写,是指精神轻快,精力过盛,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即自过其度)的一种精神异常现象讲的,如《灵枢·本神》上讲:“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本神》上所讲的“心”是有记忆能力的心(),有记忆能力的心患了实证,其征候就是“笑不休”,“笑不休”也是一种精神异常现象。况且《海论》篇中“气海有余,血海有余”都是指病态讲的,所以将“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释作“身体轻健,动作有力”的正常现象,是沿袭前人的注释,是欠妥当的。“自过其度属病态”。

在《灵枢经》中,还载有“维筋相交”、“淫邪发梦”以及对于听、嗅、视、昧等内容,古代医家们对于上述生理现象都给予了关注,并用当时的医学理论进行了探讨,但未以识到它们与脑有直接联系。《素问·刺禁论》虽然观察到“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脊问中髓为伛”,因时代、科学水平的限制,写《内经》的医家们未能进一步阐明脑的作用。但是他们能在古老的时代对于人脑的胚胎发育特征、脑的解剖部位、脑的生理、病理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且利用人脑底部血管(正属目本)解释疾病过程,说明古代医家们对于人脑的研究是较多的。《灵枢经》中对于人脑的认识,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Copyright © 2013-2020 秦汉医学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路太和医院 联系人:严健民,刘伟 投稿邮箱:38702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