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6-20 21:43:16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491次
一、对“死亡解析”之回顾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于2005年第11期发表叶、赵二先生文章《死亡的解析》,意在解析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探讨人死亡之后还存在什么。在关键词中标明“灵魂”二字,由此吸引了我。初阅之,知第四个小标题叫“灵魂的真相”,这使我不得不较为认真地读下去了。应该说,文章在对人死亡的解析中内容是丰富的,作者在对死亡的研究是有功底的。尤其第三个小标题《死亡是什么》。作者采用辩证法观点对生命运动之死亡后的转化问题提高到物质的运动与转化,得出:“只要我们承认精神活动本身也是一种运动,无论这种运动多么的特殊,它都不可能被消灭。那么问题的答案,自然不言而喻。”这则论述是巧妙的,作者在此虽未直接回答说“自然是灵魂”不被消灭,但巧妙地为后文“灵魂的真相”作了铺垫,似乎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超微观物质世界虚粒子(反粒子)完全性波动”概念,说它“充满空间,但不占有空间”。作者在此做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从图示中采取并列关系反映“虚粒子”等同于人脑、经络、灵魂,即“对自我肯定的天性深层意识”。怎能不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作者在此将人脑、经络、虚粒子、灵魂作为悬念留给读者,举出一个刚出生10天左右的婴儿当身体接近床边时,会主动地向反方向翻身,避免了从床上跌落为例,分析说:“这是一种不同于显意识和潜意识的深层意识,它是人肯定自我存在的一种天性,它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是细胞、组织、器官完美结构的‘缔造者’。”请注意,作者在此“注五”,说明此文引自“中有教授听闻解说秘法”。又补文说:“只有以超微观物质为载体的深层意识才具有这样的可能性,反粒子的高能特性决定了这种意识在肯定自我的过程中具有近乎神奇的力量。”读者们意识到了吗?作者在此强调人体内存在“反粒子”(虚粒子)的“深层意识”,“肯定自我”的神奇力量,但绝不说出:这就是灵魂的力量。作者围绕他们的主题结论说:“生死只是包括灵魂在内的物质与意识的转化,而非生命体的彻底消灭。”我理解作者认为人虽死了,构成人体的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人的意识则转化为灵魂离开肉体而去,并永存在宇宙间。因此作者强调:“余下所要做的事,则是探索和揭示超微观物质运动的规律,以进一步研究它所对应的物质结构和深层意识(灵魂)遵循的运动规律。”细读上文不难理解作者认为人的灵魂是存在的,是永远存在于宇宙间的,人的灵魂,就是具有深层意识的超微观物质结构体。这一认识较柯云路有了改进,柯云路将灵魂说成是比较模糊的“意识留存体”,叶、赵二先生则说灵魂是人体内的反粒子(虚粒子),是具有深层意识的超微观物质结构体。你能不认为先进了吗?
二、怎样正确认识灵魂的问题
叶、赵二先生在文中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把物质世界,自然界看作本原,是第一性的,意识则是在物质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现代医学认为死亡是不可逆的脑电活动的停止,是个体生命的终结。后文表明作者并不赞同这一观念,反驳道:“然而不幸的是脑死亡的现象只能证明:人脑是意识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其反命题却不一定成立,但并非唯一条件。”接着作者引周洲对音乐方面的理解能力为例,说周洲的这一行为“令人难以置信”。在此作者并未研究周洲在音乐方面的理解能力除了“指挥”以外,能否讲出某些指挥理论、技巧,在“指挥”过程中能否识别某一演奏者的失误,他自己能否演奏某一乐器,是否谱过一首曲?我们理解周洲在音乐方面的“指挥”能力,是他在听音乐时的一种特殊感受与独特行为。我无能力采用科学技术研究人脑解剖与人脑机能,但我从文献学入手拜读过学者们研究人脑机能的成就,曾撰:“人脑机能、记忆、思维、运动试说”,用“人脑机能的记忆和思维之谜”简要发表于北京市科委主办的《科技潮》2001年,文中提出4个假说,如音素脑生物电脉冲谐振传递等。因此,我想对周洲的相关问题作些探讨。分析周洲在音乐舞台上听音乐,具有超凡“理解”,肯定产生于他的人脑,产生于他人脑中听神经系统的独特感受,产生于他的听神经及相关神经元与其他诸多脑区如思维中枢,运动中枢及小脑的平衡系统等部位的较为特殊的广泛联系。但是周洲之所以先天智障,除了可能存在基因相关问题外,可能与他在出生后的某些条件影响了他大脑各脑区神经的发育有关,与各脑区之间脑神经元网络的广泛建立有关。如两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声波_刺激的能力如何?听神经元除了向思维中枢、运动中枢、小脑平衡系统传递生物电脉冲谐振外,还能不能比较正常地向语言中枢,图像识别中枢、书写中枢等等脑区相应神经元传递生物电脉冲谐振;或者听神经元虽然对音素所形成的脑生物电脉冲谐振传出去了,但语言中枢,图像识别中枢、书写中枢等部位的脑神经元能不能接收等。一位智障童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潜意识”,“无意识”无关,更不是“超微观物质结构体”,具有“深层意识”的灵魂造成的,周洲的行为不是“难以置信”。
在周洲之后,作者又举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子,说:“下面的情况就应该成为事实”,引出关于克隆人问题。作者在很不严格的语言中举出“两个克隆人”,读之,我不理解作者用什么样的事实证明了“应该成为事实”。我想说明:假如某科学家取同一人、同一部位、同一邻近的两个体细胞在一切同等的条件下克隆出两个克隆人,这两个克隆人的相貌、语言、思维特征等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在同一人,同一部位,同一邻近细胞内的染色体上的DNA本身仍然存在微小差异。其次,两个体细胞在接受克隆技术的相关刺激时,其刺激量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差异。其二三个体细胞在接受了同等刺激之后,它们的发育起步及其各器官的发育过程也绝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它们不是两台同型号的机器。我不懂在克隆过程中有多少个因素影响体细胞的定向发育,但仅就四肢、五官、十二脏腑或者脑内的五十二个区域发育过程分析,它们之间在某些方面就一定会存在差异,两个克隆人就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思维、情感、语言。用排列组合概念分析,当今全世界人口65亿在65亿人口中,其面部特征绝对找不出两个面部结构特征完全相同的人。所以作者要“拭目以待”也是不可能看见两个思维、情感、言行完全相同的克隆人的。顺便问一句:根据作者语言逻辑分析,不知作者想用克隆人说明与死亡与灵魂有关的什么问题?至于后文又提出:“如果人脑真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充(必)要条件,那么我们完全不必要发展生产力。”由此引出的一段文字,更使人感到语无伦次了。
灵魂是远古人类在风寒交加、世态炎凉及无法解释许多超自然现象时提出来的,是在图腾崇拜产生以后提出来的,是有神论者对人之精神意识的一种解释,在某些方面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当马克思主义阐明宗教、迷信、有神论观念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之后,持灵魂观念的市场应该逐步缩小了。在我国20世纪50~80年代社会风尚极佳,灵魂观念已趋于“绝迹”。但是:当风云突变,社会反常现象出现以后,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宗族思想泛滥,重修祠堂庙宇,灵魂观念迅速蔓延促进了伪气功大师们纷纷出笼,张香玉、严新之流路人皆知,并造就了如伪气功理论大师柯云路这样的人物,柯云路著作甚丰,《人体宇宙学》、《新世纪》、《新疾病学》等纷纷上市,他为有神论创立了许多新理论,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刷新”为“超感潜意识、做功潜意识、自信潜意识”;他创立了“灵魂—意识留存体”学说,他再现了“灵魂转世”、“意念搬运”;在他的笔下牛鬼、蛇神、蟒仙、狐仙等都粉墨登场;当他于1998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发现黄帝内经》以后,更是闹得中医理论界乌云密布,这一恶劣影响至今仍然挥之不去,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警惕吗?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奋笔捍卫中医理论的严肃性吗?叶、赵二先生:你们可以步柯云路的后尘,努力完善灵魂学说,但你们不可渲染灵魂,误导民众.请笔下留情。
灵魂是什么?《周易·系辞上》早有解答:“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指日光阴影于正午在南北游移,借指人的一种精神。2000多年前的人们对许多超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时候,想像人的精神如日光的阴影能离开日光游移于南北一定范围一样能离开人体而存在,在当时不足为怪。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精神是可长期存在的。如老子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指古历法理论之十九年七闰制)。”又指出:“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指当权者的豪夺)。”老子为贫苦民众疾呼,希望达到使民众“以其求生之厚”。老子为民众呐喊的这种精神,传至汉朝太平道教时,被列为道教经典。2000余年来,老子的言论被载入《老子》,《老子》书中的这种精神、思想已传至海内外影响着人们,它是永存的,但不是可以脱离老子肉体的灵魂的永存。假如将老子的灵魂释作他的思想、精神,但在叶、赵笔下的灵魂不是这样的。毛主席纪念白求恩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已的动机。”毛主席用“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称颂白求恩,至今白求恩精神在中国,在加拿大被人们传颂,白求恩精神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永存的,用精神来解读灵魂,是科学发展到今天应该提倡的。一个人的精神、思想在他的言行中、在他的著作中,如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不论什么人读之,都能从中学到毛主席的思想、精神,这一现象是永存的,但不是毛主席体内的虚粒子,超微结构、深层意识游荡于宇宙永存下来了。在灵魂概念面前,我们切不可再走古人的老路,再步柯云路的后尘。
三、停用“经络概念”求同
《灵魂的真相》是该文的第四个小标题。在《灵魂的真相》题下,作者“按照最新的物理学理论:物质世界可以被分为宏观物质世界、微观物质世界、超微观物质世界,设计了一幅图,目的在于用这个图将人脑、经络、灵魂并列起来说明灵魂是存在的。应该说这个设计是新颖的,其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的取象比类基础之上的,作者将人脑、经络用来并列于灵魂,是想说:人脑客观存在,经络客观存在,因此灵魂也是客观存在的。很明显,作者的意图,是想将人体内的虚粒子,超微结构,深层意识再一次统一于灵魂之下。但是,众所周知,研究几十年的“经络”及其“成就”,都被历史抛去了,不仅经络定义无可救药,“经络概念”也无法保存,在此,我的目的不在于解说人脑记忆、思维之基础,不在于重复灵魂的辨识,而是希望通过我的简短介绍,与作者在经络概念面前求同。当否定了经络概念,灵魂的存在自然也就失去了基础。
关于“经络概念”,20年来,我一直在探讨它的本意,1984年在《中医杂志》第11期发表《灵枢经络词义浅析》,1999年出版《中国医学起源新论》第三篇第二章《今本内经经络词义研究》,对《灵枢》、《素问》中的经络词组进行了综合分析。近几年来先后发表与经络概念相关的文章不下4篇,我的总体认识是:根据许多学者认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总称”、“省称”以及《内经》中的原文本意分析:经络词组离开发经脉、络脉,它便成了一只空壳。早在1994年我就提出:“一位医师的提案,秦汉经脉理论研究获重大突破.经络学说的实质是经脉学说,当今经络概念可以废止。”该文于2005年被罗山主编《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由世界文献出版社出版)收人721~722页。唯物主义认为,现象是本质的显现,难道错了吗?既然经络现象存在,经络本质也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现代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考证超微观众物质世界——经络实体的时候。我不同意这样的推论。问题出在怎样利用“现象是本质的显现”这8个字。这8个字代表了唯物史观。但这8个字是总原则,要正确使用,如我国2000多年前的先民发现了一个房间的小琴弦自己在振动、发音,为什么呢?琴弦振动必须要弹,为何不弹可动?观察者细细观察,原来另一个房间有人在弹另一台琴,他细细观察体悟,发现这台小琴弦的振动与另一台琴弦发出声音完全合拍,于是得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同声相应”,可见在小琴弦自己振动发音的现象中反应的实质是有另一台琴在弹奏。但是近几十年来我们利用这8个字研究“经络现象”时,首先加上“经络”变作“经络现象是经络本质的显现”,由此推导出“某经络现象”证明了某条经络实体的存在。这样的推导是没有意义的。在“现象”的研究中,你的目的是想论证未知“经络”的存在,但你又将“经络”作为肯定的实体冠于“现象”之首,这样的逻辑是正确的吗?当我们用三段论考核时,结果发现研究者是在用“结论反推至小前提,即某一经线有循经感传现象出现,所以某一经线就是经络,这种用结论反推至小前提的做法,违背了三段论原理”。
我的研究一再证明:我国的“经脉学说”起源于殷商,春秋时期齐国发展为人有四经说,秦汉时蜀、楚两地根据经脉循行归类疾病,创十经脉、十一经脉说,但除归类疾病外,不能用于临床,为此两汉时期,经脉学家们根据当时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要求,提出许多规矩,将十一经脉完善为十二经脉理论.达到如环无端,内属脏腑,外络支节。其中在经脉循行走向方面作了许多人为安排,这一理论的创立,为中医理论增添了魂,指导中医事业2000余年,保证与促进了中医事业的稳步发展。但是,到了现代,当我们回顾两汉十二经脉理论的完善过程时,当我们反思近百年来,尤其近50年来“经络”的研究概况时,我们发现,两汉医家希望用某一条经与某一脏或腑相连,调节他们的生理、病理功能,用现代解剖、生理学分析,他们的愿望虽好,但是达不到的。请注意:两汉医家安排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脊柱两侧,又有脏腑俞穴在此,现代研究证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每一俞穴之下都与脊神经的相关分支相关,而脊神经是一混合神经,它们中的植物神经纤维不仅与脏腑俞穴存在联系,而且穿人胸腹腔于脊柱两侧组成交感干,名曰交感链,交感干(链)与胸腹腔之所有器官相连,调节他们的生理、病理机能,这一事实早已被世界医学界公认,所以,不难看出,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考虑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问题,并将这一功能赋予心脏底部的经脉了。当完善十二经脉理论时,提出经脉学说必须“内属脏腑”。现在当我们用相关知识解读经脉“内属脏腑”实质的时候,其实质便是足太阳膀胱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脉所在的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系统,主张植物神经调节论。我们应该认识到,从两汉到上世纪中叶,我们的祖先们只讲经脉、络脉、孙脉,不单独讲经络,虽然《内经》中有42起“经络”词组,具体分析,它们都未脱离经脉、络脉理论,20世纪以前的医家们在讲“经络”时,“经络”的概念也未脱离“经脉、络脉理论”,所以,我一再提出废止当今被曲解了的“经络概念”,重新继承经脉理论,继承经脉理论中的足太阳膀胱经。当我们在此求同后,进而再组织相关力量阐明足太阳膀胱经——植物神经系统“内属脏腑”的实质,进一步研究其他相关诸多问题。这一观念当然是两句话难以说清楚的,但将其核心内容简要介绍出来了,如果叶、赵二先生有兴趣,盼能继续讨论下去,在此与二位先生求同“停用经络概念”,盼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