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 首 页 新闻中心 十堰要闻 县市区新闻 乡镇新闻集锦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 汽车·汽配 社会新闻 法制新闻 媒体看十堰 民俗文化 招商引资 武当道茶 人物风采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武当武术 史话武术 武术名人 武术图片 鄂西北民歌 民间戏曲 民间谚语 民间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汉水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诗经研究动态 诗经与汉水文化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史学与诗经 宗教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农学与诗经 诗经研究动态 人物风采 诗经新闻
中国人论脑及脑机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秋实书屋 > 中国人论脑及脑机能 > 正文

附录

发布日期:2014-06-20 21:37:59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256次

杂记(顿悟类)

我在思考大脑机能时的“灵感”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1982年以来,我由不自觉地学习殷商、两汉先民们探讨大脑生理机能的史料,到自觉地撰写人脑机能—记忆、思维、运动试说,大约走过了十八年,常在读书时将心得作眉批记录下来。特别是2000年起在集中学习、撰写人脑机能—记忆、思维、运动试说的三个月,常常于半夜来了“灵感”,产生顿悟,便将其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顿悟”都是我在思考大脑机能中的思维火花。我借用俗语“熟能生巧”概括,不同意是我的“潜意识”帮我思维带来的灵感。我的这些“火花”来源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来源于我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领悟。来源于学者们讲述大脑之细微结构——脑神经元、神经网络结构及其脑电传递,来源于我对大脑机能的兴趣。在大脑机能的探讨中,我记住毛主席的遗训:“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深知,我没有系统学习人脑之解剖、生理、病理;我没有基础进行系统实验脑生理机能的能力。但我的母校——武汉医学院给了我读书的能力与技巧,我能在阅读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时领悟他们的精神实质,能够借此开扩我的眼界,能够将众多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辩别是非,决定取舍,寻觅探讨的线索,并将某些认识深化。汲取众人之长构思大脑机能是我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并从中推导出记忆、思维诸假说:即音素、脑生物电脉冲谐振传递假说,大脑记忆核蛋白假说,音素文字,图像记忆类条件反射假说,内审思维假说。这些假说的提出与我的顿悟是分不开的,因此,当将《中国人论脑及脑机能》整理成册的时候,决定作为《杂记》将我在撰著大脑机能以来的一些顿悟重录成文,编于书后,向读者公开我的思维“奥秘”,与读者共享我的思维火花,请读者评议我对我自己在探讨大脑机能中的一些灵感的产生过程。我想爱迪生在电学中的一系列灵感,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的一系列灵感,马克思在撰著《资本论》中的系列灵感。都不是他们的潜意识的功劳。他们的与他们专业知识相关的所有灵感,都产生于他们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之后的某一瞬间,他们的灵感来源于他们的各脑神经元内记忆核蛋白的共同劳动,来源于脑神经网络对相关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来源于他们的思维中枢综合分析后所得的结论。

某一个人在某一项事业中产生的灵感与他们的生活实践是绝然分不开的。该文在重录灵感或顿悟时,依问题归类。

200632号于秋实居

    一、记忆核蛋白假说

    20008  灵感、顿悟

    有一位学者在医学与哲学2000(7)发表文章,引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是直觉”。什么是直觉?“直觉在这里是指对发问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或理解。”(WIB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N]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译时是否有误)

    我认为:人类的顿悟,或灵感现象产生的根由在大脑机能。引文指出:“产生直觉最典型的条件是:对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伴之以对解决方法的渴求,放下工作,或转而考虑其他,然后一个想法戏剧性的突然到来。科学家们一旦得到直觉、灵感的启示后,紧接着是用大量的实验来证实,并作进一步的多方面的探索。可见直觉、灵感是在长期从事实验、阅读资料和苦思后突如其来形成的一种认识现象,这与那些毫无任何思想积累,不作任何实验研究,未曾掌握医学知识的巫医、神医的所谓‘灵感’是根本不同的。”我同意这则引文观念。在大脑机能的研读中我的灵感、顿悟,都是这样产生的。

    20011117

    目前,脑电生理学的基础理论是:(依生理学摘)

    1、神经元电生理平时处于极化状态,其电位差在﹣70至﹣90毫伏(mv),又名静息电位。

    2、在神经元膜上有开放式离子道,有电压门控离子道,有化学门控离子道,还有许多亚型,有受体通道等。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神经元膜随刺激强度而产生去极化(膜内、外电位改变),或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加大),然后再“复极”。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是英国的HodgkinHuxleg1840年发现的。其原理:①膜内外K+Na+cl浓度不同,②膜有选择性的通透③膜对离子通透性发生变化。这就产生了不同的生物电现象。

    体悟:以上是好似主要讲体神经元特征。那么脑神经元与体神经元在结构、功能上有无微小变化?

    4、电流来源在神经元膜外,因未兴奋部位的电位,比已兴奋的高(反向),故电流从未兴奋的部位流向已兴奋的部。而在膜内,情况相反,电流从已兴奋的部位流向未兴奋的部位。

    体悟:是否可认为这便是传递学习、记忆信息的电流?

    5、学者们声明:“不管神经纤维类型如何,不管它是与运动.还是与视觉、思维有关,神经冲动都是一样的《脑的奥秘》11)”。

    体悟:这话早了点,因为上述理论难以解释复杂的学习、记忆。因此,相对于体神经元讲,我想提出脑神经元、脑神经网络特化说,即脑神经元、脑神经网络与体神经是有微小差异的,是不同的。怎样不同,有待研究。

    有资料反映神经元的数量是l000亿(应为140亿),大约分布于52个区域。一般认为:52个脑区的功能是有差异的。那么每一脑区的神经元形态也有差异,典型者视觉中枢与听觉中枢的神经元型态就存在较大差异。在视觉中枢的神经元中,也因核内结构之微小差异,因而可接受方形、园形、横竖撇捺,红黄蓝绿的信号,这一接受过程的基础,便是因为传来的不同电脉冲所带来的信息,能分别被可以接受这些电脉冲的神经元感知和接受。这一过程我们可不可以称之谓“同气相求”呢?或者叫“同脑生物电脉冲谐振相求”呢?

    2000122记忆核蛋白

    1、韩济生在中国医药论坛报20001130发表短文:“由于多次突触活动引起的一系列新蛋白的合成而造成的记忆活动……”

    2、健康报200011 29发表短文。“他们打开了大脑之门……长期记忆意味着皮层通路的持续改变,较强和较长时间的持续刺激将引起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的增加,导致蛋白激酶A升高,被磷酸化的核蛋白,可引起基因转录的改变,此即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是长期记忆的生理和结构基础。”

    顿悟:上述两文虽短,都将记忆的基础赋予“新蛋白”和“基因转录的改变”。我体悟:人脑的记忆、思维,是脑神经元内一种记忆蛋白质完成的。这种蛋白质不同于具有遗传能力的“基因”,因为记忆是不能遗传的。与记忆有关的“基因转录的改变”一词值得商榷,以免导致与遗传基因混淆。我提出可称作:“在记忆调控酶作用下的转录记忆蛋白”“记忆核蛋白或者RNADNA中的某些部位都有第二功能,即记忆、思维功能。由它们中的记忆核蛋白完成”,“长期记忆核蛋白编码在DNA双螺旋链上”。

    《大自然探索)1990(1)5-12《大脑自组织原理研究》称:“……大脑整合功能……是大量神经元的集体行为导致出现质上全新的功能”。“在探讨记忆中并不需要知道每个神经元的活动,而只需要大脑的整体性质”。

    2000124顿悟:“质上全新的功能!”什么样的“全新”?

    我们知道,在大脑神经团核之间,各神经元之间都由突触组成广泛的联系。从传入讲:一个脑神经元的轴突,必然与体神经传入神经元轴突一样,其轴突前端产生许多分支与上一级神经元的树突、树突芽,或胞体组成突触,传递外来信息或其他神经团核之神经元轴突传来的信息。一般讲:脑区各神经元不能完全等同于体神经元,一个脑神经元(A),大约有1-2万个树突,树突芽,接受大约l-2万个神经元(B……)之轴突的侧支和旁支传来的信息(通过它们组建的突触);每个神经元在传递与接受信息时,不断纠正自己已经转录了的记忆核蛋白,又将这些新的认识通过自己的轴突向其他脑区传递出去,导致其他脑区相关神经元内记忆核蛋白的相应修改。大脑各种经团核之神经元在前额思维中枢的调控下,对自己的记忆核蛋白编码进行修改,直至有关知识不需要修改而固定贮存于相关诸神经元内的记忆核蛋白内,贮存于上一级多个神经元的记忆核蛋白内;贮存于思维中枢的神经元记核蛋白内为止。

    这是我们对记忆的部分新认识,负责长期记忆的记忆核蛋白不能游离于神经元之外,它们只能编码在DNA的双螺旋链的某些部位。关于如何认识记忆核蛋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00012205  顿悟

    根据视、听觉之解剖、生理特点分析,贮存于大脑内的各种信息。如文书、史料、人物、各类图像(含文字)都是通过“光波”“声波(音素)”、以及各种“触觉波”、“冷觉波”、“热觉波”、“痛”(这些名词都不准确,有待专家再定)贮存于大脑各相关神经元的相关记忆核蛋白之中。各脑区之神经元分工贮存,有序调编:在贮存中有“训练”,“训练”中有修改,认可贮存后,可稳态保存,并可随时调出,有利于对已经经历了的相关事体的认知。

    相关知识、事件,在大脑前额思维巾枢的自动调集过程中,各部脑神经元对有关知识可能产生“重组”,它是书写、创作的根由,它是“顿悟”“灵感”的源泉,它是梦中杂乱构思或部分有序构思的基础。

    20011120

    在DNA双螺旋结构中有负责遗传的基因。现在有学者提出“记忆基因”,既然是“基因”,它也应该在DNA上。因此这就产生了概念上的麻烦。因为已往认为“基因”带的信息是可以遗传的。我们能说“记忆基因”所带的信息也是可以遗传的吗?如果是,那么父辈学习、记忆的知识便可遗传给后代了。毫无疑问这是荒唐的。但是许多实验证明:鼠类记忆过程可使鼠脑内合成蛋白增加。因而为区别与遗传相关的基因概念,我们提出“记忆核蛋白”,“记忆核蛋白”可以编码长期记忆的知识,它们也嵌合在DNA双螺旋链上。这样一来在DAN双螺旋链上,不仅嵌合着具有遗传能力的基因,而且还嵌合着具有记忆能力的记忆核蛋白。

    2003720读《神经科学百科全书》乔治阿德尔曼主编,翻译主任委员:杨雄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第二次印刷521页,关于记忆指出:“如果我们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中探寻能长期稳定的分子,就会发现除DNA外……蛋白质平均半衰期614天,RNA半小时到1天……。因此,学习和记忆的形成,可以认为是神经发育过程的微延伸。”525页:“因为突触传递大部分是化学过程,蛋白质又是细胞的结构基础,记忆痕迹无疑是涉及神经元的物理、化学变化,很可能有DNA参加”。

    顿悟:应该肯定“记忆核蛋白”编码在DNA上,由此完成长期记忆。

    二、音素之相关内涵

    20001113

    问题:文字的贮存是怎样进行的?是通过视觉进行的,杨雄里教授已讲的比较清楚了。人对物(包括以往创作的字)视之,认识到一个现象,这个形象进入视觉中枢,在视觉中枢的某一些视神经细胞及其皮质有关中枢的细胞核内贮存即被记忆下来,假如这物是摩托车,当它被发动时,还有声音,这独特的声音传至听觉神经,某些听神经细胞及其相应的某些中枢的细胞核内将这些声音贮存下来,这时,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的有关神经细胞核内在贮存上述信息时,它们不仅要相互沟通,以便以后的某一日内需要调出这些信息时,可以同时“配套”调出。不仅如此,这两个中枢还要向思维中枢汇报,如前额部的皮质内各有关神经细胞核内也要对其产生记忆。如某一摩托车发动时声音、其频率、音色、音量、音质都是不同的,只有主人才能辩别,这种分辨也有一个记忆问题。假如记忆的是30年前的密友,他的音容我都刻记在脑中。突然一天,我听到这样的声音,我虽然还未见到他,在我的视觉中我会马上展现密友的图像,听觉中枢会马上记忆起他的口头谵,他的名字,他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与自己的交往情况会一一被调出来,也许还会突然转身探视…,如此复杂的记忆与记忆的再现,我们能将它的每一个过程弄清楚、说清楚吗?

    200113

    关于“音素”编码假说的感悟过程:

    在《庄子·徐无鬼》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声音谐振的实验,他们将两台瑟分别制于两个房间,将音律调一,当鼓动一台宫音时,另一台无人弹动的瑟的宫音也振动发音。古人将这一现象结论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比较原满地解释了《乾卦·文言》中只有记载,没有论据的悬案。

    我领悟:宫、角之发音,都由相关音素组成,那台未弹动的瑟的宫音、角音、是否因接受了相关音素后产生的“共振”或“共鸣”呢?如果是,我有以下推导。

    1、人脑释“音素”的进化史

    早在数百万年前,当人类从古猿走来的时候,古猿的脑、猿人的脑对于声音就逐步产生了辨别能力。尤其猿人,当他们在劳动中发出第一个a()音的时候,第一个音素“a”便对正在进化中的脑内神经元产生刺激导致脑神经元中产生专门传递啊(a)音素的突触形成;当他们需要区别我(wǒ),你(nǐ),以及上(shāng),下(xiā)的时候,随后便有了多个音素对脑组织的刺激,导致了脑神经元功能的进化即脑神经元内核酸结构的进一步完善,脑神经元之间传递功能—突触的改进与广泛建立。为现代脑生理功能创造了条件。所以我现在考虑音素,脑生物电的传递问题。

    220011120音素、脑神经元的进化时限问题

    脑神经元树突、轴突、突触的特化时限,从古人类学史分析,可追索至古猿进化为猿人时期,反映在脑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同步进化过程。根据200多万年前猿人的颅腔分析,猿人的脑量为700毫升左右,但听觉区神经元,视觉区神经元的树突、轴突已向特化方向发展、延伸,与其他区域的脑神经元建立越来越多的网络,为辨释不同音素带来的信息创造了条件。当人类进化至古人时期,古人的脑神经元结构,智力水平与古猿、黑猩猩等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从此古人(早期智人)的记忆能力明显增强,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近5万年以来,即新人以来,人类的远事记忆能力与现代人比基本无多大差别。

    2003716日,读《认知心理学》(JohnBBest著、黄希庭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出版)250页:“音素复位效应……”251页“语音是由几种成分组成的声波,每一语言声音都有一个基本的音频,与声带振动频率一致,男在250Hz,女为450Hz范围。”体悟:此资料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起床号勾起的思考——关于音索与音乐问题

20011127日于武昌陆军总医院晨悟随记

 6   1   3   1     3  1(.)   6  1     6  1  3  1    3  1(.)  6  1……

  nǎ  duǒ  mī duǒ   mī duō nǎ duǒ

这是起床号,这是音乐,这是乐谱中的

 1   2   3   4   5   6   7   1(.)   2(.)  3(.)……

duǒ  ruì  mī fā  suō  nà  tī  duō  

这中间的每个音节都有一至多个因素是吗?我们应该观察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②我国的古“五音”是  宫    商    角   徵   羽

                     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 

③知音,俞伯牙的故事。知音是“知音韵”、“知因素”。“知因素”所带来的情感,……他们与脑生物电脉冲存在什么关系?

    三、关于内审思维

    1999812完成李经纬教授约我参编《中医学思想萌芽》过程的一些感觉。

    19993月李教授来函约我参编《中医学思想史、中医学思想萌芽》,我经数月思考遵嘱完成提纲,感受之多,重在内审思维。

    内审思维的实质是围绕一个目的将已贮存的知识、文词进行构思解码与重组信息的编码,如写文章,在资料积累中多多益善,在布局谋篇中千头万绪,写在草稿纸上开篇了,又否定。此时,头脑中将这些千头万绪的资料也十分混乱地暂时贮存于各个不同的脑神经元中。这时会感到“糊”“头闷疼”。当认识深化经多次修改将文字条理清楚以后,文章完成,头脑中那些杂乱无章的,暂时贮存于各神经元中的资料得到条理化,一些“记忆垃圾”该消除的消除,该系统的已经系统,并将已经系统了的知识贮存于某些特定的脑神经元中,成为“永久知识”贮存下来,为以后的某一时限调出这些知识作了准备,这时候,整个头脑感到了轻松和愉快。

    2000217中午:

    健康报:20002 15《大脑皮层中至少有7个不同的“智力中心”》(见以下简摘)

    这个认识是对的,脑的某一部位严重损伤,就有失去特定能力的危险;

    1、语言智力;

    2、读写和用语词交流的智力;

    3、逻辑和数学智力,尤其是数学家、律师;

    4、音乐智力,作曲、指挥;

    5、空间和视觉智力、画家、建筑师、雕塑家;

    6、运动智力;

    7、内在智力和内省能力,是一种洞察和直观的能力,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获取信息的能力。

    体悟:读了上文,我们意识到有些观念需要关注,如“内在智力”和“内省能力”。我理解它们大约可以用内省或内审语言替代,因为我们对某一概念在构思中,在内审中,其内审语言都是可以被自己听见的,因此可以修改某一概念,因此,可以使某一概念得到完善,并可编码后贮存下来。对于“在潜意识状态下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不能苟同,紧防与柯云路的“做功潜意识相混”!

    20001222晨悟:中国医药报20001126发表金亮文章《心理学家教你学习密诀》引沈政教授的一次讲座介绍了“内隐记忆”,只不过对这一新概念没有展开。但启迪了我的思维,产生感悟。杂记之。内审思维(原提出:内审语言)每一个人在思考各类问题时,都必然发生“内审语言”,如我现在提出这个概念,并想将这个概念说清楚一点。因此,在我的大脑内各有关神经团核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广泛的传递,围绕内审语言或内审思维这个概念进行“内审”,这个“内审”在脑内是有声音的,在“内审”过程中这一内审语言是被自己听见了的;在内审中根据听到的语言,审视它表达了自己所要说明的意见没有。并将暂时认可的语言文词在修改的过程中记录于某一记忆核蛋白内,如我现在写出的一样。过一分钟,或者数天、数年,当需要的时候,我又可将其从脑海中调出来(再现),再进行重审、修饰,在重审和修饰中,我又要围绕“内审语言(内审思维)”这个概念进行审视,看这个概念说清楚没有。在重审、修饰的过程中又贯穿着内审语言的再现。

    在“内审思维”过程中有多少中枢神经元参加呢?大约所有与语言中枢、听觉中枢、阅读书写中枢、逻辑数理中枢、文字图像中枢乃至运动中枢等等有关的神经元内的记忆核蛋白都参加了,因为现在,当我将我的“内审思维”写下来的时候,没有运动中枢参加能完成现在的书写吗!他们都必须在前额思维中枢的统一思维布局下完成“内审思维”概念。

    但是:“内审语言”的“筛选”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各种词义的调出是怎样的物质基础?

    在内审思维中有没有“兴奋”概念?该怎样解释为更好!

    怎样涉足于“聚合”“整合”“综合”(可参生理学48)都有待其他学者深入研究。

20001229晨悟:

    我们的假说是要说明:当大脑在学习、记忆、思维过程中他们进行的“内审语言”既可被自己听到,又可指挥书写出来,记忆是怎样进行编码的,它在什么样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编码?又如何简单地将编码的各类知识迅速调出参予内审,它是怎样从既往的记忆库中的编码资料中调出来的,即是怎样“解码”的?在内审过程中进行推理判断与修改,涌现论也好,协同学也好,自组织也好,整合作用也好,它们都应该解释清楚记忆、思维、修饰过程。我们不能忘记皮层的神经元群,初级视皮层,外膝体……各核中细胞层次形态特化的原因。如为什么皮层第五层大型椎体细胞在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中的特别大,又称贝茨(Betz)细胞,它们顶部的树突伸到第一层,底部轴突构成椎体束部分,下降至脑干、脊髓。它的特化一定有生理功能的需要,是进化的结果。

    内审、修饰的基地一定在神经元的记忆核蛋白上。

    199981

    关于思维闭塞:有时对于某人,虽音容、像貌可见,但就是名字想不起来,而这名字的忘却主要在姓,一旦想起姓胡,便知我想的是胡祥华了。可见在某些情况下思维的闭塞有一个关键词起作用,我提出贮存x x人姓什么的那几个脑神经元及其所组成的突触的“阻滞”是“思维闭塞”的物质基础。

    1999820“拒绝”思维,这个概念好似待商榷。

    许多学者、作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在某一关键文章的写作中,当布局谋篇跳不出某一框框时,脑部不仅感到闷胀,而且对其他需要思考的问题一点兴趣也没有。我称之谓:“拒绝思维”。如近一周来对于各历史时期(新人、殷商)医学思想萌芽问题,很难跳出一些框框,对于新人的直观思维与推理判断、殷人的直观思维与推理判断的关系问题,怎样认识“心主思维”的时限问题,取那个角度为好!

    近期对天人合一问题就不大注意了。

    20001230我们不能忘记突触的特征。在体神经传入中,突触前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出的是感觉到的神经生物电,在突触中是化学传递,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树突芽、胞体膜所接受并传入的仍然是生物电。应该说大脑中的这个生物电,就是引起记忆、思维的动力及物质基础之一。杨焜主编《医用生理学》(1988,第42)讲:“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一般都反复分支……所以一个神经元可以传递(信息)对其他神经元产生影响。……,据估计,脊髓前角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树突上可有2000个突触。而大脑皮层一个神经元则约有30000个突触”。由此保证了人思维敏捷。

    当我原来未读与大脑记忆思维功能有关文章的时候,对于人脑是如何记忆的我未想过,一无所知。当我立了这个课题,开始读有关资料时,与记忆、思维有关的知识,一点一点的被记忆领悟,但无条理,不可能产生推导。当有关知识接受多了,并一次、一次地思考,在思维中推导.又在纸上记下来,将记忆下来的心得一次一次地修改,我体悟:在纸上的修改过程,便是对脑内原先记忆知识的修改过程。我对大脑如何开展记忆、思维的程序体悟多起来了,我取得了一些假设权,因而我才有可能将“人脑机能”一层意识,一层意识地写在纸上。以后我还可能有些体悟。这些体悟都是在内审思维过程中进行的。

    四、广义记忆

    200211740分,关于广义记忆问题:看中央电视台京剧自拉自唱后有感

    近些时来我常想:肌肉有没有记忆?我们能不能探讨“狭义记忆”与“广义记忆”,因百思不得其解,想将其放弃了。我分析:记忆与思维应该是相伴随的。就是说,没有“思维”的“记忆”,不应属于“记忆”。如果说运动员在训练中各

肌群有“记忆”,但我没有更多的说服力,这是我想“放弃广义记忆”及书写该文的根本原因。但是昨晚在中央电视台看到2002年元旦京剧晚会中一个熟知的场景又勾起了我对大脑、对全身各肌群的许多想像。这个场景是京剧“自拉自唱”的京剧清唱。五十多年前我在岳口学徒弟时,看到过许多次“自拉自唱”的京剧清唱,唯这一次我的注意力可算全神贯注,我的理解可算入骨七分。因为我现在正在考虑大脑机能,将大脑机能与演唱者的全身表演结合起来了。用脑生理学、肌肉生理学的高度体悟“自拉自唱”,体悟在“自拉自唱”中埋藏着许许多多人体生理学道理。

    总体讲:“自拉自唱”者的表演能力是在过去许多次刻苦训练后获得的,是在所有脑细胞的综合指挥下完成的。他()要在脑思维中枢指挥下启动语言中枢各部位已记忆相关语词的解码、再现,已记忆语词的有序组成语言表达,并按京剧的要求唱出来,又要在清唱表达过程中要求各相关发音肌群的有序舒缩,如与胸腔压力有关的肋肌群等等都需有秩舒缩,否则就不可能在一个唱腔中完整地表达好音韵、音色、阴阳顿挫。你看“自拉”者的右手掌弓,时上时下,或半弓、或满弓,他()那无名指顶着弓弦,时弛时张,掌握着弦的松紧;而左手各指更为忙碌,拇指和虎口紧贴琴杆上下滑动,除拇指外的四个指头在胡弦上跳跃,它们多依32分音符的要求以求表达音节,语义,配合唱腔的完成,音调的高低快慢及其演奏过程,这要求每一个指的各个关节要不停的变换,要求每一个指的各部位伸屈肌群都要如此地合谐配合,当左臂为满足音的高低作上下运动时左臂各伸屈肌群都要按时完成动作,指和臂的伸屈运动速度都是以毫秒为单位计算的。还有“自拉自唱”者的颈、头,面部诸多表情肌群都要投入到严格的运动程序之中,他()们的摇头恍脑,沉思、舒眉,情智随剧情演变,悲欢与人物共心。在如此合谐的“自拉自唱”者面前,我们能说全身各肌群是没有记忆能力的吗?现在我坚信:肌肉是有“记忆”能力的,但它无思维能力。肌肉的“记忆”能力来源于平时的刻苦训练,来源于训练过程中真正接受训练的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建立与保持,来源于受体位点反应的灵巧,来源于新树突的延伸,轴突新分支的形成及突触的建立与巩固。各部位肌群功能,在“基础训练”中协调了各肌群的启动顺序,保证了训练的成功。当自拉自唱者在表演中启动这一程序时,如同十米跳台跳水运动员一样,如同自由体操运动员跃上高空一样,在他()们跃入了高空的一瞬间,全身各肌群的舒、缩就按原来训练中“记忆”了的程序再现了。当然运动员所有动作的配合较之“自拉自唱”者全身各肌群的配合是不能划等号的。

    2004818在武汉军区总医院读书随录。

    读吴汉荣《医学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9页,记忆分类。

    “……”

    4、运动记忆:以个体操作过程的动作或当做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与运动表象有关……

    体悟:运动记忆,当然是指各肌群的“记忆”,因此我提出:“广义记忆”是可以得到支持的。

    20001214

    大脑和全身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是长期不断“训练”的结果。现代的儿童从出生之日(或者说从胚胎形成“头端”之日)起,每日每时都在接受锻炼,人体的思维网络就在“锻炼”中不断发育完善。就我们所知道的,他应包括神经系统,脑内的各级记忆、思维调节系统(动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体液系统。其实:肌肉、骨骼都属这个系统.只不过它们属于被指挥的系统而矣。应该指出:它们也是, 有记忆能力的,它们的记忆能力在于能及时接受指挥,完成缩舒任务,保证身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   

    人体的“网络”遍布全身各个部位,在中国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医家们找到了一个代表组织,那就是经脉系统。根据经脉系统的发现过程,最初是认定心脏底部的四条大经脉(血管)对全身起调作用,到后来认识到“刺血而射者”“刺血而扑者”“前耳动脉”等等及“相脉之道”中的“是动则病”“循脉如三人参舂”都说明“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经脉理论实质是指动、静脉系统,但是那时的人们不可能完成人体的层次解剖与系统解剖,许多经脉循行过程都属人为安排,所以我们应该承认:经脉学说巾的调节功能,实质上讲的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现在,我们可以用脊神经元相关解剖、生理知识解读足太阳膀胱经了。《内经》中在十二经脉理论完善之后补充的“蹻脉”与“维筋相交”理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脑神经元的“同气相求”是建立在超微型解剖结构基础之上的,它以神经元内的超微结构不同为出发点,同一信息可以在不同脑区神经元之相同超微结构中得到反映,同时被诸多相应神经元接受,传递,直至大脑内的每一个需要连接的神经团核之神经元内。这样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脑神经网”的“瞬间效应”。由此看来,这里的“同气相求”,不同于“协同学”“自组织”“自成细胞集合”等假说。

    比如说:每一侧视网膜用一百万个神经元组成的视束向脑内传送各类信息,其传入部位虽集中在视觉中枢,但还要传至图像辨识中枢,语言中枢,文字书写中枢,听觉中枢,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要传至运动中枢。因为当人们在快速行进中,当遇到一条小沟,或者一个陡坡时,这些信息从视觉传入后,运动中枢立即下达命令,调整各类动作,全身在瞬间改变动作。假如视神经元不将信息传至运动中枢,思维中枢以及小脑平衡系统等脑区,假如全身相关肌群不在大脑相关神经团核的指挥下,及时启动有秩的程秩启动效应。人体能应付这样紧急情况吗

上一篇:内容提要
下一篇:参考文献
Copyright © 2013-2020 秦汉医学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路太和医院 联系人:严健民,刘伟 投稿邮箱:38702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