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频道 首 页 新闻中心 十堰要闻 县市区新闻 乡镇新闻集锦 图片新闻 南水北调 汽车·汽配 社会新闻 法制新闻 媒体看十堰 民俗文化 招商引资 武当道茶 人物风采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武当武术 史话武术 武术名人 武术图片 鄂西北民歌 民间戏曲 民间谚语 民间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 汉水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诗经研究动态 诗经与汉水文化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史学与诗经 宗教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农学与诗经 诗经研究动态 人物风采 诗经新闻
理论实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正文

肉、肉、分肉之间解析——原始中医学脏器形态学之九

发布日期:2013-11-02 23:09:44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868次

肉、肉、分肉之间解析——原始中医学脏器形态学之九

摘要: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肉、肉、分肉之间的所有记载分析其原文本意,结合当代研究,提出对囷的解析,进而解释了秦汉肉、肉、分肉之间等词组的解剖学意义。

在《黄帝内经》中,肉、肉、分肉之间是常用的秦汉医学解剖学术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至秦汉时期中国的人体解剖水平。但因多种原因,上述三则古典人体解剖学名词至今未见较为合理的解释,更未求得学术界共识,其历史学术价值也就长期被湮没于古远医学史料之中。近些年来《灵枢经》出版了“校释”(河北医学院)、“译释”(南京中医学院),又有《内经词典》问世,都未对肉、肉作较为合乎历史本意解释。笔者认为:分析秦汉脑肉、肉胭、分肉之间的本意,应依赖于《内经》中的原文本意。考虑到《内经》中多处用腘,虽在《灵枢》的《本输》、《终始》、《经脉》、《经别》等许多篇中都明确讲,腘即腘窝,或委中穴处。但在《内经》的许多版本中当讲“肉”时,又将腘与混淆,出现误抄为腘,导致“腘肉”的问世。多少年来,虽累有学者作些解释,也未能澄清“肉”误抄为“腘肉”的本意。为此,在探讨“肉、肉”之前,特立关于腘、的史料分析。

关于腘、的史料分析

腘,《急就篇》、《说文》不载,百家子书中唯有《荀子·富国》:“诎要桡腘,君卢屋妾。”此文在诎(屈曲之意)的意提下点明“要()桡腘”,桡代表上肢,腘代表下肢。该文讲的是“妾”在主子面前弯腰俯背,屈肘曲膝于地的形态表象,即“言诎腰桡腘,若卢屋之妾”。在《黄帝内经》中,有胭作为解剖学名词的记载。如《灵枢·邪客》:“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聚邑,人有肉,……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腋指上肢的腋窝,腘,很清楚指膝后的腘窝了。《素问·骨空论》:“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王冰注:“腘,谓膝解之后,曲脚之中,委中穴……。”王冰将腘的解剖学意义讲明白了。

然腘和,在《内经》某些版本中,当与肌肉组成词组时,常有抄误。查《灵枢》,在《寿夭刚柔》、《师传》、《五变》、《本藏》、《卫气失常》、《五禁》六文中,有肉,或腘肉记载,依笔者手头的《甲乙经》及五个版本的《灵枢》录之分析,[1-6]从版本讲,史崧本《五变》、《卫气失常》用腘肉,史崧在《卫气失常》“腘肉”后注:“一本云肉。”清·陈梦雷在《师传》、《五变》、《卫气失常》三文中用腘肉。《五变》中马莳解腘指委中穴处。《卫气失常》中张志聪解腘肉为“精肉”。河北医学院校译本(1982)在《五变》中用指出:“,原作腘,据《甲乙经》改。”在《卫气失常》中用腘注:“腘,日刻本作,下同。”南京中医学院泽释本(1986)《五变》中用腘注:“甲乙经作肉,较妥。”该本《经水》:“……肉之坚脆及腘之大小。”注云:“甲乙经作。”上述各注均提《甲乙经》作证,说明魏晋时期的《甲乙经》中均用肉。反映了《灵枢》早期的原貌。至史崧注云证明,在史崧本之前已有抄误。唯陈梦雷本抄误达三文,从文词分析,陈梦雷等人已主观将“腘肉”列为人体解剖学名词,他们没有认识到“腘肉”属于抄误。

从《灵枢》各篇讲,《五变》中有四个版本即史崧旧本、1984年影印本、陈梦雷和南京中医学院译释本用腘肉,唯南京本指出:“甲乙经作肉,较妥。”《卫气失常》中用腘肉,亦达四个版本,如史崧本、影印本、陈梦雷本,再加河北医学院校释本,后者注曰:“腘,日刻本作,下同。”上述各本注云,表明了从南宋史崧至当代学者都希望纠正肉误抄为腘肉的心情。我希望与当今学术界早日求得共识。

其实废除腘肉,恢复肉是不应该有所争议的。因为,腘肉仅能解为腘窝部的肌肉,如此,又怎能理解“腘肉坚,皮满者,肥”呢?按任谷庵解之,也仅能称“腿肚子”肥了(见陈梦雷本《卫气失常》注)

关于释为“腹中脂”(《寿夭刚柔》、史崧依《玉篇》注之),或《广韵》:“,肠中脂也”,及倪冲之曰:“,肥脂也”(陈梦雷·《本藏》注)的诸多认识,只有当肉、肉概念澄清后,方可明了。

关于肉、肉解析

1肉的解析

在今本《黄帝内经》中讲肉的出处很多。如《灵枢·师传》:“本藏以身形支节肉。”陈梦雷本《灵枢·卫气失常》:“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灵枢·五禁》:“著痹不移、肉破。”《灵枢·五变》:“腘()肉不坚而无分理……其肉无。”上述史料中腘()肉一词,属解剖学名词,与肌肉有关是没问题的,正如《灵枢经校释》注:“肉,肌肉突起的部分。”但是用“肌肉突起部分”解释肉,或者说“肉柱,就是肉”,[7]都与《灵枢经》的原文本意不同。张景岳在解“肉有柱”时指出“柱者,之属也”,[8]嘲也是不全面的,都没有说中肉的要害。

肉与肌肉是什么关系?笔者于1982年在《略论灵枢经的解剖学成就》一文中,曾对肉进行过简要考证,[9]要了解肉的本意,首先在于解囷。从文字演绎讲,“”源于“囷”,《诗·魏风·伐檀》:“取胡禾三百囷兮。”毛传曰:“圆者为囷。”《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穿()窦窖,修囷仓。”《国语·吴语》:“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韦昭注:“员曰囷,方曰鹿。”《说文》:“囷,禀之圜者,从禾,在□中。”上述史料证明;在先秦的传统文化中囷指圆形的谷仓,说明《卫气失常》、《五禁》、《五变》的作者们在人体肌肉解剖过程中发现了臂胫的肌肉形态,是成圆形块状的,不同于胸腹部的肌肉。正如《卫气失常》指出:“肉之柱,在臂、胫诸阳分肉之间。”怎样给块状或成圆形的块状肌肉命名呢?于是就在取象比类思想指引下,依“囷仓”之象创,使从肉(),这个字,不仅代表圆形,而且意含由筋膜包裹的圆形肌肉,即绝大多数的四肢肌肉,0’这一解释与“肉之柱,在臂、胫诸阳分肉之间与足少阴分间”的观点是一致的。肉即指由筋膜包裹的圆形肌肉。唐宋学者有时候也将“”代表肉,如王冰在注《素问·玉机真藏论》“身热脱肉破”时指出:“者,肉之标。”讲的是突起的肌腹。王冰接着补充说:“,谓肘膝后肉如块者。”,或者肉,就是筋膜包裹的块状肌肉。

2.关于肉的解析

在古代医学家看来,“”又指包裹肌肉的筋膜。《灵枢·邪客》曰:“地有聚邑,人有肉。”文中将“聚邑”与“肉”类比。“聚邑”指一个国家的许多都邑,都邑是有城墙,护城河包围、保护的;人体四肢的一块一块的肌肉好比都邑一样是被一层筋膜包裹(裹累)的。因此,文中“”就指包裹肌肉的筋膜了。换句话说,古人就是将肌肉的筋膜称“肉”了。《灵枢·本藏》在“六府之应”后说:“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肉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不坚者胃缓;肉无小里累()者胃急;肉多少果累者胃结;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本藏》的作者抓着“肉”这一解剖学名词从七个方面深入进行与胃有关的讨论,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肉”的注意。考之,历代注家无解,当代注家亦无解,《内经词典》用“肉之柱”解释“肉”,将肉肉混同,是值得商榷的。前文我们已经论证“”还指包裹肌肉的筋膜。我们还认为《灵枢·本藏》讲:“胃者,肉其应。”《本藏》的作者根据胃壁组织的特性,认为胃壁组织与肌肉的筋膜()相似。两者都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便是“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的根由,从《本藏》解肉与胃的关系看,古人认为:胃壁是由象肌肉外面的筋膜()一样的组织构成的。[9]哺所以,可这样讲:肉即肌筋膜。

关于释为“腹中脂”、“肠中脂也”或者“肥脂也”,都是当时的医家在不同的解剖条件下看到腹腔的大网膜及其大网膜内的脂肪,或者肠系膜上的由筋膜包裹的脂肪后提出来的,在他们看来,包裹脂肪的膜,与包裹肌肉的膜也相似。因此,前者称“腹中脂”,后者叫“肠中脂也”,这些名称,不影响肉、肉概念。

分肉之间解析    

当我们澄清了囷、肉、肉概念之后,对于“分肉之间”就比较容易解释了。《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不可见……”《素问·痹论》:“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故行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灵枢·本输》:“春取络脉诸荣大经分肉之间……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上述原文文意含分肉之间指一个有间隙的解剖部位,这个间隙与肌肉发生一定关系。但由于时代的限制,马莳、张志聪均无明确解释,《类经》十九卷第6注“大肉深处,各有分理,是谓分肉间也”。当今《灵枢经校释》在《经脉》篇中注曰:“分肉,言肉中之分理也。”此解也难于说明“分肉之间”的本意。其实当我们阐明了肉、肉的肌肉解剖学本意之后,对于“分肉之间”的解剖部位就好理解了。“分肉之间”是相对于肉讲的,数块被筋膜包裹的肉之间的肌间隙,就叫分肉之间。当代学者谢浩然等于1984年指出:“……我们进行了尸体四肢横断面与纵剖面‘分肉之间’筋膜间隙的解剖观察”,认为各肌肉之间“是有不规则的多角套管复合立体的筋膜间隙”,[10]¨从解剖手太阴脉经等经脉的间隙结构,与循经感传和红外热像图等实验对照看,其循行感传的路线,方向速度、阻滞等特征的物质基础,可能与‘分肉之间’筋膜间隙的物理性质有关”。此论涉足于古人所谓的“分肉之间”概念,即是指各肌肉之间筋膜间隙。有学者亦讲:“形态学研究发现,依电阻通道位于《黄帝内经》所说分肉之间的组织间隙之处,符合经脉的解剖定位。”因此,在臂胫的多块肉之间的肌间隙就是指的“分肉之间”。

参考文献

[1]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甲乙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南宋.史崧家藏旧本是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3]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黄帝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4]灵枢经,影印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5]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灵枢经译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1986

[7]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枝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59

[8]张景岳.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9]严健民.略论灵枢经的解剖学成就[J].浙江中医杂志,1984,(5)197198

[10]谢浩然,等.人体经络间隙结构解剖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1984186.

 

Copyright © 2013-2020 秦汉医学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路太和医院 联系人:严健民,刘伟 投稿邮箱:38702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