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10-01 22:12:48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学刊创刊号》 点击率:4737次
我们提供的这个小册子名之曰:秦汉医学学刊,旨在表明秦汉医学研究分会的目的:追中医理论产生之根由,察秦汉医理之真谛,继承传统中医理论中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一切内容,为寻找与重建真正特色的中医理论而努力,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
回顾传统中医理论发展的长河,两千余年来,许多志士仁人,无不从各自的医疗实践中,从自己的亲身体悟中著书立说,阐明医理,成为中医事业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然而,由于条件限制,他们只能在纯继承中探寻。虽有新知跃出,如在治“痘”的实践中发明“痘浆鼻种法”;在流行病病因探讨中创“戾气说”,但传统中医理论最终难逃佛爷的掌心。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事业迅速发展。究其原因,与政府行为是绝对分不开的。但政府只能创造条件,希望由此促进新型中医理论的产生。中医学术界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全国性的“经络实质”、“证”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研讨会”、“重铸中华医魂”等专题会议进行探讨。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寻找“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振兴中医之路。这条路在我们的眼前已可见到一片曙光了。
近二十年来,我们致力于秦汉人体经脉调节理论的探讨,在探讨中力求寻觅新的史料,终于理顺了中医人体经脉调节理论起源于殷商,经四经说、十经说、十一经说,于两汉时期完善为十二经脉理论,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医核心理论。经脉理论从起源、演绎千余年的过程中派生了风寒淤滞致病理论、风寒淤滞疼痛理论,“是动则病”脉象诊断理论,并导致了针刺疗法的诞生。在上述医史的疏理过程中,贯穿了许许多多的解构与重建过程,认识到人体经脉调节理论内属脏腑的中心环节在足太阳膀胱经;认识到足太阳膀胱经之循行范围所反映的植物神经调节论对于指导中医临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认识到丰富的秦汉医学语言及传统中医发展史上医学语言的重要意义。在浩瀚的传统中医史料中,包涵了许许多多的相关名词、术语概念,它们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在遵循“继承不泥古”原则指引下重建当代中医理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轻率给某一术语概念进行裁决。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某一术语发展史的脉搏,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认真真地进行评述。按照毛主席的观念,前者属调查研究,然后才有发言权。我们秦汉医学研究分会希望这个小册子本着上述原则办下去,为此拟设解构探索、百家珍言、医林集贝等栏目,希望得到学者们的支持。
我们的愿望虽好,但学识有限。在办刊中很可能出现谬误,或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盼请名家里手斧正。
十堰市中医学会秦汉医学研究分会
2004年12月1日
十堰市中医学会秦汉医学研究分会简章(略)